“一江一河”成为城市新名片,各级别龙舟赛事数量井喷创新高
今年端午,申城江河湖面特别热闹
(资料图)
■本报记者 姚勤毅
刚过去的周末,赛龙舟、赏龙舟成为朋友圈里的“顶流”,也为上海这座城市带来一道道灵动的风景。当“一江一河”成为上海的城市新名片,龙舟这一古老的运动,正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,在全民热情参与的过程中,彰显城市软实力。
龙舟热前所未有
临近端午,不少市民觉得,上海的龙舟赛事尤其多,申城的江河湖面特别热闹。
仅刚过去的周末,举行的龙舟赛就有:苏州河上开桨的中国龙舟公开赛(上海·普陀站)暨第十九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,迪士尼乐园星愿湖上的上海市职工龙舟大赛,第十三届上海高校留学生龙舟赛,上汽通用职工龙舟赛,青浦区的天恩桥村“兴农杯”第三届龙舟比赛等。
事实上,上海从本月初就早早进入“龙舟时间”,每周赛事不停。而接下来一周,沪上龙舟赛事更呈井喷之势——前前后后总共几十场龙舟赛事,既有国际级的、国家级的,也有市级的、长三角级的,还有大量企事业、乡镇、学校、工会举办的精彩赛事。
22日端午节当天,沪上广大青少年每年翘首以盼、大展身手的“龙文化节日”——上海学生龙文化全能赛,将把端午气氛推向高潮,届时东方绿舟将成为孩子们挥洒青春、感受传统文化的舞台。
“这短短不到一个月,龙舟赛事的举办数量、体量、参与人数,是从没有过的。”上海市龙舟协会相关人士说。
底子好,普及推广更好
在业内人士看来,今年端午沪上龙舟赛事数量创新高,是全社会办赛、参赛热情的一种自然释放。
一直以来,上海开展龙舟运动有先天优势:苏州河、黄浦江、淀山湖等水体资源区位优势明显,江南水乡文化底蕴深厚,加上海纳百川的城市性格以及长期以来浓厚的体育氛围,都成为上海孕育龙舟文化的基础。
另一方面,近年来上海龙舟运动发展迅猛,还归功于推广普及工作卓有成效,以及竞赛体系的逐步成熟。
如今,上海的龙舟运动从区域范围来看,已从郊区发展到市区;从参赛人员来看,从以农民为主,扩大到公务员、白领、企业职工、学生、国际友人、癌症康复者等等,且大中小学校纷纷成立龙舟队,年龄更趋年轻化;从举办时间范围来看,原本集中在端午节,现在从二月二“龙抬头”之日起一直延续到11月结束,跨度大半年之久。
赛事方面,国际赛事有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、上海世界华人龙舟邀请赛;国家级赛事有中国龙舟公开赛(上海·普陀站);区域级赛事有长三角城市龙舟邀请赛、两岸四地龙舟交流活动;市级赛事有上海市民龙舟大赛、上海市职工龙舟大赛、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龙舟赛、上海市飒爽巾帼凤舟赛。区级和大型企业(集团)级赛事更是不胜枚举。
推广龙舟运动,缺不了专业人士的辅佐和支持。上海市龙舟协会多年来开设龙舟教练、舵手培训班,培训对象集中在中、高校教师。此外,市龙舟协会还对一级裁判员与各类专业教练员进行注册登记,为一些市级、区级赛事裁判员的统一选派创造条件。
如今,龙舟运动逐渐成为许多上海市民生活的一部分。金山区山阳镇,龙舟传统已经延续了18年,村村都有自己的龙舟队,每年镇里会定期举办龙舟赛事。“每年快到端午,村民们都在询问龙舟赛的举办信息,就仿佛是时候到了,参赛的感觉自己涌上来了。”
更多观众,更靓舞台
刚刚过去的周末,各项龙舟赛事遭遇大雨,但比赛没有停,观众也没有走——队员在雨中作战,鼓声震天、水花四溅,岸上,热情的观众打着伞为健儿加油喝彩。
家门口享受一场景观体育赛事,感受一下速度与激情,正逐渐成为上海市民追捧的“日常”。这正得益于“一江一河”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,水上赛事活动迎来最佳“看台”。
中国龙舟公开赛(上海·普陀站)的终点梦清园水域,是“苏河十八湾”中最大的活水公园,公园内有亲水平台、竹林、健身步道等,宛然一道靓丽的苏河景观廊。“这里空气清新,鸟语花香,我每天都要来这里的健身步道走几圈。”市民张阿姨当天散步之余,观赏了激烈的龙舟赛,她笑着说希望这样的“福利”以后能越来越多。
申城的龙舟运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通过崭新的赛道在市民中传承,从古朴走向了潮流、从延续走向了创新,成了上海打造软实力的一部分,而广大市民也最终是这一软实力的受益者。
(来源:解放日报)
标签: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