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布谷妈~
(资料图片)
有位朋友跟我说,他读大学时的生活起居都是父母做决定,甚至该穿什么衣服都是父母说了算。直至上班渐渐适应职场后,父母才慢慢放手。
在成长的过程中,他一度觉得很窒息,想要逃离父母,越远越好。
父母在孩子的人生中参与太多,不仅不会给到助力,反而可能扯孩子大腿。
孩子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,走向幸福,是从父母的4次退出开始。
一:2岁退出权力之争
父母第一次觉得孩子不那么可爱,大概发生在“可怕的2岁”时期。
这时候,孩子会发展自我,他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、意愿来行动。他的口头禅是“我不”和“我就要”。
孩子的“不”,对于父母来说,可能是逆反、任性、胡闹。但对于孩子来说,表达“不”,却是感受与父母分离、独立自主的快乐。
当孩子说“不”时,如果父母发脾气、打压、不允许,那么,孩子就会和父母进入“权力之争”——都想按自己的想法行事。
如果父母退出权力之争,孩子能发展自我,他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,坚定自己的看法,从而发展出坚定的意志。
长大后,即便面对别人的撺掇、怂恿,他也能坚持自己的看法,不会轻易上当受骗。
相反,那些在权力之争中输掉的孩子,他们充满迷茫和自我否定,他们需要从外界寻求认可。别人稍微吹捧一下或者煽风点火,他就头脑发热,做出错误的决定。
面对爱说“我不”和“我就要”的孩子,我们不要滔滔不绝地跟他讲道理,因为他大概率听不进去。
不妨蹲下来,试着从他的角度看待问题,理解他背后的感受和情绪。我们还可以用转移注意力和给选择的方式,与孩子达成合作。
2-4岁时期的权力之争,我们要做的,是用科学的育儿方式“赢得”孩子,而不是粗暴地“赢了”孩子。
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受益一生。
二:5岁退出注意力的争夺
到了5岁左右,孩子可能会回来告诉你:“妈妈,我喜欢谁谁谁,将来我要和他结婚。”
除了惊讶于孩子“怎么这么早熟”之外,你还可能有些失落:我不再是他唯一爱的人了。
4、5岁的孩子,会对人际关系和婚姻产生好奇。
这时候,他可能会“爱上”其他同伴。但同时,他也会遭遇“痛苦”——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,他更喜欢另一个小朋友。
如果我们只顾着“吃醋”,或者斥责孩子不该有这样的想法。那这个问题可能会一直困扰他,甚至长大以后建立亲密关系,他都会钻牛角尖:“你为什么不爱我,我到底哪里不好?我哪点比他差?”
孩子在进入人际关系之后,他的兴趣,就会慢慢从我们身上,转移到同伴上来。
我们要做的,就是退出注意力的争夺,逐渐与孩子分离。
可以告诉孩子,这个小朋友不喜欢你,那你可以换一个喜欢和你玩的小朋友。这其实就是告诉他,一条路行不通的时候,那我们重新选择另一条出路。
如果孩子能顺利度过这一时期,那他面对接纳和拒绝,就能坦然对待——你可以选择我,也可以选择别人。你若选择别人,没关系,不是因为我不够好,而是你和别人更适合。
孩子在这一阶段明白的道理,很多大人可能一生都弄不清楚。
三:青春期退出私人空间
孩子进入青春期后,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,而他最烦的,就是我们依然把他当小孩子。
我们如果还把他当成小孩,遇到事情唠叨不停,对他的生活控制得事无巨细,评价他的品味、反对他的看法、否认他的感受。
那孩子关上的,不仅是他的卧室门,更是他的心门。
退出孩子的小片天地,允许他有一定的私人空间,难过时他能在那个空间里疗愈自己,开心时他能在那个空间里放飞自我。
那个空间里,有他出糗的、快乐的、伤心的一面,是不想被我们看到的那一面。
给孩子一些余地,其实就是给他的心理留一些弹性,让他遇到事情时能灵活应对,让他轻松地做自己。
四:成家后退出孩子的婚姻
北京大学心理讲师易春丽说,在我们的文化中,孩子结婚后的“小家”,很难从“大家庭”中独立出来。
并且,神话故事里,很少有看到男人救妻子的故事。像《宝莲灯》、《白蛇传》,母亲遇到危险,她们期待来解救自己的,不是丈夫,而是儿子。
母子共生,被我们的文化所鼓励。但在精神分析里,妈妈无法和孩子分离却是一种病态的关系。
因为母子共生具有一定的排他性。
当孩子带着父母一起走进婚姻,那这一个原生家庭的母子二人,必定会排斥另一个原生家庭走来的妻子;这一段未分离的母子亲密关系,必定会排斥另一段需要建立的夫妻亲密关系。
一旦孩子无法与父母分离,那他就不可能走向成熟,也不可能享受婚恋亲密关系带给他的幸福感。
有一句话说,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相聚,唯有孩子与父母的爱,是指向分离。
孩子从离开妈妈肚子那一刻开始,他就为离开我们做出努力。
若想要孩子长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,成为一个能收获幸福的人,那就从我们的4次退出开始。
【图片来自网络,侵立删】
作者简介:布谷妈妈,心理咨询师、家庭教育指导师、婚姻情感咨询师,专注儿童心理,读懂孩子轻松养育,喜欢就关注吧~
标签:
上一篇:印尼41岁富婆“嫁闺蜜16岁儿子”惹议,女方谈新婚之夜成话题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