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通常看见的绿皮火车
都是十几节车厢
坐席加上卧铺
(相关资料图)
拉上满满一车旅客
在“哐当哐当”的节奏中
慢悠悠地开往目的地
这次我们即将登上的列车
却只有4节车厢
它有怎样的故事?
麻城站,一座深藏大别山腹地的县级火车站。初夏犹清,芳草未歇。清早8点钟,麻城市这座最老的火车站已经开始热闹起来。这一天,正是全国高考的最后一天。
一趟只有4节车厢的火车已在站台停靠许久,它就是6025次公益性“慢火车”。自1996年开行以来,6025/6026次列车每天往返于湖北的麻城站和江西的九江站之间,全程223公里,途中会经过黄州、浠水、蕲春、武穴4座车站,站站停靠。
因为只有4节车厢,常坐车的老乡们都亲切地称它为“小火车”“小绿皮”。
从麻城站上车的郭女士,打算去黄州接她正在高考的儿子。黄州是以教育闻名的黄冈市的下属辖区之一,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,麻城许多孩子都会来到这里读书。
由于家里服装店的生意很忙,她很少去学校探望儿子。这次因为儿子高考这件“人生大事”,她特地带上儿子最爱吃的水果,美滋滋地踏上了旅程。“希望他能考出个好成绩吧!”谈话间,郭女士脸上挂满了笑意。
在这之前的六年里,郭女士的儿子基本每隔两三周便会坐上回家的6026次列车,和同学一起结伴返程。云树苍苍,寒来暑往,一年又一年过去,男孩在求学火车旅途中慢慢长大,如今也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程。
“这趟车特别舒适,车上的乘务员都特别亲切!”打算在浠水下车的齐女士一家,此行是去亲戚家。由于“小火车”票价便宜、路程只需要1个多小时,他们常常坐车去探亲,这几年生活条件变好后,还时常坐这趟车转车去外省旅游。
两位吴姓大哥同样在浠水站下车了。他们每人三四个大包裹,去浠水打工,一次会待两三个月。“便宜!实惠!”下车前,他们反复向我们说着“小火车”的好。
阳光透过车窗轻轻洒在他们每个人的笑脸上,似乎掸去了很多岁月的痕迹。车上的相会十分短暂,又似乎讲述了一个个悠长的故事。
列车驶入蕲春站,停靠了大约十几分钟,陆陆续续又有许多旅客上车。突然,一位背着巨大行囊、皮肤黝黑的小哥引起了我们的注意。
深色棒球帽加上酷酷的T恤,一身装扮十分像是背包客。上前攀谈后,他用比较流利的普通话告诉我们,他叫洛比说么,来自四川大凉山。有趣的是,为了告诉我们他的名字是哪几个字,洛比说么甚至掏出了身份证给我们看。
“第一次坐这种只有4节车厢的列车,跟我在大凉山经常坐的绿皮火车很像,很干净,外面风景很好。”
一年当中,农闲的时候,他总会出来“穷游”。“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,去追逐自由!”他接着说道。同大别山当地的老乡一样,这位彝族青年的笑容中有几分质朴,还有几分害羞。
列车长姜建鹏从2007年来到“慢火车”,到现在,已经在这趟车上工作16年了。一年又一年,他见证了车上的旅客生活越来越好,不论从着装还是随身带的行李,都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他说,印象最深的还是十几年前结识的一位武穴的范姓老乡,黑黑瘦瘦、满手老茧。为了照料家里的老人孩子,他每天都挑着担坐“慢火车”到九江去卖鹅,晚上就在九江街边睡一觉,第二天再坐回家,这样每日往返,一坐就是好多年。
“每天都能见到他,几乎每次都挑着几只鹅,我见他东西多,又特别重,都会帮他提一些到车上,时间一长关系就近了。”由于这几年很少见到他,辗转打听后,列车长终于知道,原来多亏他的辛勤劳作,家里的条件好了不少,孩子们也个个有了好工作,因为心疼他,便让他在家安心休养,不要再出来辛苦卖鹅。
“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安了心,感到特别欣慰。”眼前这个身高一米八多的“壮汉”,谈起跟老乡们的情谊,满满都是开心与自豪。
巍巍大别山,矗立江淮间。无论是附近的百姓,还是旅行的过客,求学、打工、走亲访友、出门游玩……他们在“慢火车”上相遇,又各自热烈地奔向前方。
大别山的“慢火车”,就如同一个小小“洞口”,让我们得以窥见大别山百姓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向上的生命力;又如同一条细细的丝带,将散落的珍珠一般的百姓群落串起来,向着铁路线延伸的方向编织去。曾经,大山是阻碍;如今,大山是支点。
其实,像这样只有三四节车厢的“慢火车”,在全国还有许多。例如往返于麻城和淮滨间的8332/8331次、往返于承德和兴隆县间的6433/6434次、往返于太原和沁县间的8171/8172次、往返于牡丹江和长汀镇间的6285/6286次列车等,它们早已深深融入沿线百姓的生活,盛满了人们的探索、期待、热爱、思念……
6月的大别山葱葱茏茏,6025次列车一路向南,穿行在长满马尾松、杉树和油茶树的丘陵间,穿越了27年的荏苒光阴,即将驶向更广阔的未来。
原标题:只有4节车厢的绿皮火车,到底有什么不一样?
值班主任:田艳敏
责任编辑:田艳敏标签:
下一篇:最后一页